大學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現形式
校園內易發生的交通事故
校園內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麻痹和安全意識淡薄。許多大學生剛剛離開父母,缺乏社會經驗,頭腦里交通安全意識比較淡薄,有的同學在思想上還存在校園內騎車和行走肯定比公路上安全的錯誤認識,一旦遇到意外,發生交通事故就在所難免。校園內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1)注意力不集中。這是最主要的形式,表現為行人走路時邊走路邊看書邊聽音樂,或者左顧右盼,心不在焉。
(2)在路上進行球類活動。大學生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嬉戲打鬧,甚至有時還在路上進行球類活動,這更是增加了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騎“飛車”校園內,宿舍與教室、圖書館等之間的距離比較遠,所以許多大學生選擇騎車出行,這也成為了大學里的一道風景線。但部分學生騎車技術也實在“高超”,居然騎著自行車與汽車比快慢,孰不知就此埋下了禍根。
校園外常見的交通事故
大學生余暇空閑時會選擇購物、觀光、訪友或到市區活動,由于這些地方車流量大、行人多,各種交通標志眼花繚亂,與校園相比交通狀況更加復雜,若缺乏通行經驗,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會很高。
(1)行走時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余暇空閑時購物、觀光、訪友要到市區活動,這些地方車流量大,行人多,各種交通標志眼花繚亂,與校園相比交通狀況更加復雜,若缺乏通行經驗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高。難怪上海一所著名大學的校長說:“在各個大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少數學生書讀得越多,越不會走路,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越淡薄,不僅在校園里亂騎車、亂停車,在馬路上違反交通規則也時有發生。”
(2)乘坐交通工具時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離校、返校,外出旅游、社會實踐,尋找工作等都要 乘坐各種長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全國各地高校大學生因乘坐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時有發生,有時甚至造成群體性傷亡,教訓十分慘重。
交通事故的預防
(1)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不管是校內還是校外,發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視,安全意識不強。乘坐交通工具,依次上下,不擠不搶。車輛行駛中不得把身體伸出窗外,乘坐長途客車、中巴車不能貪圖便宜,不要乘坐車況差的車,不要乘坐“黑巴”、“摩的”。乘坐火車、輪船、飛機時必須遵守車站、碼頭和機場的各項安全管理規定。
(2)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除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外,還必須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在道路上行走,應走人行道,無人行道時靠右邊行走。走路時要集中精力,不低頭玩手機、打鬧;不與機動車搶道,不突然橫穿馬路,翻越護攔,過街要走人行橫道。不闖紅燈,不進入標有“禁止行人通行”、“危 險”等標志的地方。
大學生交通安全的概念與交通事故的原因
(1)大學生交通安全的概念與交通事故的危害
交通安全是指不發生交通事故或少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觀條件,即指交通參與者要嚴格遵守交通法規,提高警惕,不因麻痹大意而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學生在校園內和校園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時的人身安全。只要有行人、車輛、道路這三個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問題,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意外,就會造成嚴重后果,斷送美好的前程,甚至生命。據上海市交通巡警總隊事故防范處統計,2001年上海市大學生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00起,死亡4人,傷220人。
(2)大學校園易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與社會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使校園內人流量、車流量急劇增加。許多高校教師擁有私家轎車已不算稀奇,摩托車更是普遍,學生騎自行車的很多,開汽車上學也已不再是新聞了。校園道路建設、校園交通管理滯后于高校的發展,一般校園道路都比較狹窄,交叉路口沒有信號燈管制,也沒有專職交通管理人員管理;校園內人員居住集中,上、下課時容易形成人流高峰等等原因,致使高校的交通環境日益復雜,交通事故經常發生。
發生交通事故的處理方法
(1)及時報案
無論在校外還是在校內,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后,首先想到的是及時報案,有利于事故的公正處理,千萬不能與肇事者“私了”。若在校外發生交通事故除及時報案外,還應該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由學校出面處理有關事宜。
(2)保護現場
事故現場的勘查結論是劃分事故責任的依據之一,若現場沒有保護好會給交通事故的處理帶來困難,造成“有理說不清”的情況。切記,發生交通事故后要保護好事故現場。
(3)控制肇事者
若肇事者想逃脫一定要設法控制,自己不能控制可以發動周圍的人幫忙控制,若實在無法控制也要記住肇事車輛的車輛牌號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