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所屬學院 |
案例名稱 |
申報人 |
編號 |
1 |
蒙古學學院 |
民間文學內容的直接人民性 |
斯日古楞 |
HMYKCSYXAL2025001 |
2 |
蒙古學學院 |
以《易經》太極圖與《江格爾》圓文化為基,培育和諧共生價值觀 |
關金花 |
HMYKCSYXAL2025002 |
3 |
蒙古學學院 |
寫作的概念 |
傲云其木格 |
HMYKCSYXAL2025003 |
4 |
蒙古學學院 |
春節習俗與文化認同教育 |
扎拉嘎夫 |
HMYKCSYXAL2025004 |
5 |
文學院 |
思政鑄魂·文化育人·實踐賦能——《語文教學技能訓練》 |
王佳 |
HMYKCSYXAL2025005 |
6 |
文學院 |
言承千年·語筑同心—普通話的“前世今生” |
喬月 |
HMYKCSYXAL2025006 |
7 |
文學院 |
字載乾坤:漢字文化基因的當代育人探索——《漢字文化常識》 |
張暘 |
HMYKCSYXAL2025007 |
8 |
文學院 |
扶正三觀 豐富認識 ——《中國現代文學課程》 |
白志堅 |
HMYKCSYXAL2025008 |
9 |
文學院 |
位卑未敢忘憂國,巾幗不讓須眉——李清照詞作分組賞析實踐課 |
杜勍妹 |
HMYKCSYXAL2025009 |
10 |
文學院 |
探究漢字結構,傳承中華文化 |
任鳳琴 |
HMYKCSYXAL2025010 |
11 |
文學院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中國古代文學課程》 |
孟子勛 |
HMYKCSYXAL2025011 |
12 |
文學院 |
理論尋根、文藝鑄魂、時代引領——《文學概論課程》 |
閆博 |
HMYKCSYXAL2025012 |
13 |
外國語學院 |
語言賦智·生態鑄魂·青年擔當——《高級英語》 |
海拉 |
HMYKCSYXAL2025013 |
14 |
外國語學院 |
“鑄魂·傳聲·礪筆”——《英語寫作》 |
紅鴿 |
HMYKCSYXAL2025014 |
15 |
外國語學院 |
Unit 1 The Mission of Chinese Youths(中國青年的使命)——《理解當代中國系列課程》 |
李培云 |
HMYKCSYXAL2025015 |
16 |
外國語學院 |
品味東西,茶咖共語——中國茶與西方咖啡的跨文化漫旅 |
吳丹 |
HMYKCSYXAL2025016 |
17 |
外國語學院 |
OBE+課程思政雙核驅動:綜合英語“中國傳統節日”數字化教學創新實踐 ——《綜合英語課程》 |
烏云斯日古楞 |
HMYKCSYXAL2025017 |
18 |
外國語學院 |
敘遺風古韻,助文化傳承——《大學英語IV》 |
張曉娟 |
HMYKCSYXAL2025018 |
19 |
外國語學院 |
“價值”與“成功”儒家智慧的現代啟示 |
薩仁格日樂 |
HMYKCSYXAL2025019 |
20 |
外國語學院 |
“習英立德 孝親敬國”大學英語II課程 unit 3《the other woman》 |
朝木爾勒格 |
HMYKCSYXAL2025020 |
21 |
外國語學院 |
上善若水,大愛無疆 ——《大學英語Ⅲ課程》 |
濤歌 |
HMYKCSYXAL2025021 |
22 |
外國語學院 |
立德樹人,公平為尺——教學評價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 |
秦紅喜 |
HMYKCSYXAL2025022 |
23 |
外國語學院 |
文化自信引領下的日語自我介紹教學創新——基于3C評價體系的課程思政實踐 |
錫林高娃 |
HMYKCSYXAL2025023 |
24 |
外國語學院 |
傳遞溫情,禮贊文明——日語中的禮物文化 |
白紅梅 |
HMYKCSYXAL2025024 |
25 |
新聞傳媒學院 |
用影像傳遞中國故事——畫面剪輯 |
烏蘭 |
HMYKCSYXAL2025025 |
26 |
新聞傳媒學院 |
北疆文化意義感知與價值傳遞:全媒體專題報道創作中的思政育人實踐 |
薩仁高娃 |
HMYKCSYXAL2025026 |
27 |
新聞傳媒學院 |
重大突發事件報道中的情緒管理思政課 |
珠麗 |
HMYKCSYXAL2025027 |
28 |
新聞傳媒學院 |
美育鑄魂·匠心塑人——舞臺表演課程思政教學中的價值觀傳導與藝術創新實踐 |
烏日更照來 |
HMYKCSYXAL2025028 |
29 |
教育學院 |
演繹故事潤幼苗,厚植思政塑師風 |
韓斯琴 |
HMYKCSYXAL2025029 |
30 |
教育學院 |
課程思政視域下基于OBE的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三全四鏈五維”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
胡彩花 |
HMYKCSYXAL2025030 |
31 |
教育學院 |
承家教文化、鑄思政之魂——《中國家庭教育文化》 |
梅花 |
HMYKCSYXAL2025031 |
32 |
教育學院 |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課堂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探索 |
朱烏英嘎 |
HMYKCSYXAL2025032 |
33 |
教育學院 |
思政元素融入幼兒科學教育的課內實踐探索 |
王妍 |
HMYKCSYXAL2025033 |
34 |
教育學院 |
“健康運動,快樂成長”——幼兒運動系統保健的思政實踐 |
烏日罕 |
HMYKCSYXAL2025034 |
35 |
教育學院 |
蒙古馬精神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課程實踐—AI賦能《新生研討課》 |
其其格 |
HMYKCSYXAL2025035 |
36 |
教育學院 |
民族團結進步植根在中華民族共同歷史記憶 |
余湛 |
HMYKCSYXAL2025036 |
37 |
音樂與舞蹈學院 |
《三個和尚》模擬教學 |
興安 |
HMYKCSYXAL2025037 |
38 |
音樂與舞蹈學院 |
紅色歌曲的融入與實踐,對聲樂思想政治教育的“浸潤”作用——以《牧民歌唱共產黨》為例 |
包金花 |
HMYKCSYXAL2025038 |
39 |
音樂與舞蹈學院 |
“藝”心向黨琴韻中華——音樂思政課 |
烏日瀚 |
HMYKCSYXAL2025039 |
40 |
音樂與舞蹈學院 |
鑄牢共同體教育館與高校古箏教學“四體聯動”融合實踐 |
曹韻 |
HMYKCSYXAL2025040 |
41 |
音樂與舞蹈學院 |
北疆教育心向黨 文化使命藝擔當——合唱教學與實踐 |
張麗陽 |
HMYKCSYXAL2025041 |
42 |
美術與設計學院 |
筆墨映山河:中國近現代美術史課程中的家國情懷與時代使命——《中國術史課程》 |
塔娜 |
HMYKCSYXAL2025042 |
43 |
管理學院 |
用非遺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傳媒管理學》 |
哈斯同力嘎 |
HMYKCSYXAL2025043 |
44 |
管理學院 |
“紅色檔案編纂與家國情懷培養”——《五四運動》專題檔案匯編 |
寶連 |
HMYKCSYXAL2025044 |
45 |
商學院 |
HRM破局之鑰:精準的匹配人才與高績效勝任素質模型構建 |
蘇都 |
HMYKCSYXAL2025045 |
46 |
商學院 |
鑄魂·破繭·領潮:《哪吒2:魔童鬧海》——文化自信與科技賦能雙驅動的新媒體營銷 |
敖日罕 |
HMYKCSYXAL2025046 |
47 |
商學院 |
筑牢數字防線,守護財經命脈:數字時代的會計的法治擔當與職業使命——會計信息系統之系統管理 |
敖日罕 |
HMYKCSYXAL2025047 |
48 |
商學院 |
《借商業計劃書之筆,繪思政育人藍圖:誠信、創新與責任的融合》——《商業計劃書寫作課程》 |
新華 |
HMYKCSYXAL2025048 |
49 |
法學院 |
法律援助融入刑事訴訟法教學過程與實踐研究 |
朝克圖 |
HMYKCSYXAL2025049 |
50 |
法學院 |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商法思維 |
白木仁 |
HMYKCSYXAL2025050 |
51 |
法學院 |
保護文化創新成果、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
胡玉榮 |
HMYKCSYXAL2025051 |
52 |
數學與大數據學院 |
恰當方程與積分因子 |
額爾敦布和 |
HMYKCSYXAL2025052 |
53 |
數學與大數據學院 |
高等代數“12345”課程思政融入模式 |
于佳暉 |
HMYKCSYXAL2025053 |
54 |
數學與大數據學院 |
化曲為直,積微成著——從定積分的探索看科學精神與文化自信 |
溫穎 |
HMYKCSYXAL2025054 |
55 |
數學與大數據學院 |
線性方程組迭代法的高階拓展及應用 |
何斯日古楞 |
HMYKCSYXAL2025055 |
56 |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
數據要素賦能科技自強:數字中國的創新突圍 |
趙慧 |
HMYKCSYXAL2025056 |
57 |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
遞推算法解密校園貸 |
澈力木格 |
HMYKCSYXAL2025057 |
58 |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
計算機史鑒:思政鑄魂啟智課堂 |
斯琴 |
HMYKCSYXAL2025058 |
59 |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
從鴻蒙應用開發體會科技自主創新與科技強國使命 |
楊恒毅 |
HMYKCSYXAL2025059 |
60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微污染天然水處理工藝設計實驗”:育自主探索精神,鑄環境工程擔當 |
包呈敏 |
HMYKCSYXAL2025060 |
61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思創融合——TRIZ矛盾矩陣的創新應用與價值引領 |
陳玉珍 |
HMYKCSYXAL2025061 |
62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土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以史為鑒,守護生態凈土 |
包秀霞 |
HMYKCSYXAL2025062 |
63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綠色新時尚:垃圾分類的生態文明實踐 |
烏仁陶格斯 |
HMYKCSYXAL2025063 |
64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薪火相傳:近代中國化學先驅的愛國科研路——《化學史》 |
瑙莫汗 |
HMYKCSYXAL2025064 |
65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依托測氟護水教學,筑牢生態環保理念、練就實操技能——《儀器分析實驗》 |
瑙莫汗 |
HMYKCSYXAL2025065 |
66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催化劑與催化作用”——《無機化學(Ⅰ)》 |
丁冉冉 |
HMYKCSYXAL2025066 |
67 |
民族學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 |
挖掘紅山文化遺存內涵,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阿娜爾 |
HMYKCSYXAL2025067 |
68 |
民族學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 |
家國情懷:《婚姻家庭與親屬制度》 |
付吉力根 |
HMYKCSYXAL2025068 |
69 |
民族學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 |
扎根田野·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建立中國話語體系 |
烏日麗格 |
HMYKCSYXAL2025069 |
70 |
民族學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 |
專業引領,雙創驅動,思政鑄魂——《社會研究方法》 |
彭春梅 |
HMYKCSYXAL2025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