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基本情況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成立于2011年,前身是環境工程系。學院經過10余年的發展,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地區大型新能源企業、煤炭業、水利、農牧業、環境保護等行業及相關單位輸送應用型人才1000余名。
學院現有教職工32名,專任教師28名。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16名,占比57%;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比例達96%。博士11名,博士學位在讀2名。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師資隊伍。

二、專業建設成績斐然
學院現有水質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科學教育、應用化學4個專業,其中水質科學與技術為教育部特設專業,我校是全國第五、自治區唯一開設此專業的高校。現已開設《智慧水務綜合管理》微專業,正在申報資源與環境碩士學位授權點。依托水質科學與技術這一自治區級一流專業,成立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北控水務智慧水務現代產業學院,以地方新能源產業發展為引領,對接內蒙古大全、鑫環、隆基等龍頭企業人才需求,成立資源與環境現代產業學院。


學院現擁有自治區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自治區級一流課程7門,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呼和浩特市科普基地1個。19個專業實驗室,配有全自動水質分析儀、離子色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大型精密分析儀器,可滿足學生和教師實驗及科研需求。近年來,學院深入貫徹新工科建設理念,深入開展校企協同育人工作,先后建立了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30多個校級協同育人基地。


三、教師科研能力顯著提升
聚焦草原資源保護與高效利用、水污染控制與功能材料工程等方向,依托環境工程、水質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以及智慧水務現代產業學院,學院承辦中俄蒙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國際會議3次,教師科研成果豐碩。五年來,承擔的科研項目共12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1項、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工程技術類課題13項,橫向課題5項;發表論文117篇,專著8部,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軟著)16項。




四、人才培養特色鮮明
學院堅持黨建引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專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進行全面培養和提升。學院設有環保協會、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水質檢測、土壤檢測等4個專業社團,依托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環境科普示范基地,充分發揮環境學科專業優勢,植根于呼和浩特民族學院校園并不斷向外輻射,整合學科專業、教育實踐、校園文化、網絡媒體等校內外資源力量,大力豐富活動內容,不斷創新活動形式,深化拓展育人載體,堅持黨建引領、堅持專業特色、堅持實踐導向、堅持資源整合、堅持文化浸潤,實現思想育人、專業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服務育人。




學院十分重視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積極發揮科研優勢,鼓勵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學術研究,培育了一批自治區級和校級創新課題。教師指導學生獲得了大學生創新項目自治區級項目12項,學生發表論文4篇,獲得專利2項,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得到了較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