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部:
校園貸在高校業務飛速拓展,但一些不良網絡借貸平臺采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誘導大學生過度消費,致使個別大學生陷入“高利貸”陷阱;有的校園貸公司做擦邊生意,搞“變種”項目,校園內出現了“捆綁式貸款”、“集資式貸款”、“假借式貸款”、“轉移式借貸”,貸款公司或關聯機構打著“免費培訓”、“業績增長”、“贈送福利”、“合作創業”、“提成兌現”等各種幌子和優厚條件誘導在校大學生直接貸款,或者騙取大學生信息和家人信息貸款,形成了很多不良校園貸款,致使大學生或家人被逼還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信用損失。實例1:某高校大二男生家境貧寒卻沉迷賭球,為了籌得賭球的錢,他輕信學校里張貼的小廣告,先后網貸籌錢,最終欠下60萬巨款,家底掏空,窮途末路下喪失信心,后跳樓自殺。實例2:某高校大四學生徐某用19名大學生信息在多個平臺借貸約70萬元后失聯,相關事件頻發對校園安全和學生合法權益帶來嚴重損害,對學生健康成長造成了負面影響。兩會期間,校園貸問題再次成為熱點。有統計顯示,面向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信貸,截至去年規模已突破800億元。
為從源頭遏制網貸風險,保證學生合法權益,結合我校實際,現要求面向全校學生及學生組織開展校園網貸教育及摸底排查工作,具體工作安排如下:
一、教育排查對象
學校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及學生組織
二、教育排查時間
2017年3月21日至4月21日
三、教育內容
(一)大學生信用教育
要求各系部廣泛開展誠信教育,教導大學生珍惜個人信用,培養大學生的契約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運用多種形式開展專題活動,教育我校學生在信貸、考試、旅游、參觀、消費購物、乘坐交通工具時,不違約,守誠信,遵規矩,不產生信用污點,增加將來個人立足社會的實力。
(二)大學生信息(信用)保護教育
要求各系部與征信教育一起,教育我校學生妥善保護好個人及家人的信息,正確使用身份證和身份證復印件,正確處理帶有個人信息的憑證、票據、包裝等。不隨意填寫與泄露個人及家人信息,自覺做到“六不”,即:不外借個人信息和家人信息,不做貸款擔保和中介,不輕信他人合作做生意創業而貸款、共籌、理財等,不參加校內外來歷不明的各種噱頭的培訓活動,不隨意在網絡平臺和實體平臺填寫個人及家人信息,不輕易填寫別人推薦的機構用表格。如不慎進入不良組織的圈套,發生個人及同學信息泄露情況,請及時理智退出,并向所屬系部學生管理人員匯報。
(三)大學生消費觀教育
要求各系部開展培養學生勤儉意識教育,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引導我校學生合理、理性、科學、適度消費,防范校園畸形消費。
四、排查內容
(一)涉及網絡貸款的學生、貸款時間、貸款原因;
(二)學生參與網絡貸款平臺的名稱及相關網址;
(三)是否有學生從事網絡貸款的校內代理;
(四)是否有學院所屬學生組織與網絡貸款公司進行過合作或者輔助進行校內宣傳。
五、教育排查方式
要求各系部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調查舉報、QQ群、微信群、早晚自習、單獨談話等多種方式對校園網貸情況進行摸底排查。要求系部對所屬系部下設學生組織是否與網絡貸款公司進行過合作或者輔助進行校園宣傳進行排查;要求輔導員對所帶班級學生是否辦理或代理校園網貸進行徹底排查。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責任到位。各系部高度重視專項教育工作,切實增強責任感,充分認識校園不良網貸帶來的危害以及開展校園網貸教育摸底排查工作的重要意義;
(二)精心組織、抓好落實。各系部按照通知要求,合理制定此次摸底排查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分析學生參與校園網貸的具體原因,如因貧所致應及時反饋給學校,結合學生實際做好相應幫扶工作;
(三)加強宣傳、確保實效。各系部將防范校園不良網貸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的消費觀。
請各系部于4月21日前,將校園網貸教育匯報材料及《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學生校園網貸摸底排查統計表》(見附件)紙質、電子版報送至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學生組織參與校院網貸情況不在統計表中填寫,請另附情況說明)。
附件: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學生校園網貸摸底排查統計表
學生工作處
2017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