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發展民族教育事業,特制定體育系師資隊伍建設發展規劃。一、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我們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確立應有地位的必然要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校教育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體育系是否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確立自己的地位,最終取決于我們教師在民族體育教育當中的影響力和推動力,取決于我們對社會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歷史的必然要求。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我們在教育競爭中贏得勝利的必備條件。當前高等教育多元化競爭格局已經形成,教育競爭就是師資隊伍的競爭。沒有優秀的師資,就形不成獨有的教學特色,樹不起一流的教育品牌,體育系最終喪失的是辦學規模和市場份額。體育系的發展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質、高水平、有特長的師資隊伍,所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增強體育系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的重要保證。為適應中央關于人才培養的有關精神,我們教師要努力成為現代開放教育的倡導者和探索者,在教學實踐中提升自身的素質水平,為實現人才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提供重要保證。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教師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終身教育體系的確立,要求我們教師成為終身學習的楷模。隨著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施行,教師職業競爭日益激烈,我們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經受住競爭的考驗,為民族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二、師資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1.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面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為中心,以培養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為重點,堅持“超常規、跨越式、結構優化、系統互動”的方針,教師隊伍從純教學型向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型轉變,不斷提高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和綜合素質,建設一支適應現代開放教育發展需要的、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專兼結合、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
2.具體目標
(1)師資隊伍規模:根據上級文件有關精神,師生比例必須達到《普通高?;巨k學條件指標》合格標準。
(2)任職資格要求:根據上級有關要求,青年教師中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達到35%;高級職稱比例達30%;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70%以上,與此相對照,體育系現有情況存在一定差距,力爭在今后3—5年內,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大力改觀此種局面,以更好地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
(3)學科導向:根據體育系現實發展的需要,運動解剖、運動生理、運動醫學、運動生化、田徑、搏克、等幾門課程的師資成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我系在這些課程應配備精良師資,并加快此類專業師資的培養和集聚。以保持學科建設的平衡。
(4)年齡結構:體育系50歲以上、30—50歲、30歲以下專職教師比例為20︰20︰60, 中年教師應為師資隊伍的中堅力量。按照這一年齡結構比,我系還未達到合理配備要求,目前我系30歲以下青年專職教師占大多數,富有教學經驗的中、老年師資嚴重不足,老中青教師之間比例失調。面對這種局面,體育系當務之急是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特長和優勢,結合實際加快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使之盡快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推動體育系的持續發展。
三、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要求和主要措施
1.加強師德建設,促進隊伍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
師德建設,至關重要。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覺悟,把教師職業道德作為教師引進、職務聘任、培養、晉升、評優、出國等的重要依據。實行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制”,即教師在年度師德考核中不合格,無論其他指標考核情況如何,取消其體育系教師任職資格。每學年通過下發表格調查等方式,在學生中開展“我最喜愛的教師”評選活動,發掘典型,弘揚先進,以此推動學校師德修養的建設。
2.加快教育信息化,強化師資隊伍的必備素質
體育系要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為著手,加快推進現代教育手段的開發、推廣和使用,使計算機網絡平臺成為體育系教學、管理和服務運行的主要技術支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服務。同時,加強遠程教學的課程、教材、教學方法的研究,加強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適用性研究與實踐,強化對實踐性學習環節的指導,努力使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資源的建設者、現代教育的研究者、開放學習的指導者。
3.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推動師資隊伍結構的改善
堅持“培養與引進并重”的原則,按教育部規定及我校有關辦學權所需配備專業教師的基礎上,初步實現師資隊伍建設體制上由教研室歸口向學科建設歸口的轉變,近幾年里,逐步完成由“學科帶頭人、專業主管教師、課程主持教師和課程輔導教師”組成的學科師資梯隊構建,有機整和體育系師資隊伍資源。
4.完善教師繼續教育制度,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水平
體育系根據學校有關規定,組織教師參加學校繼續教育培訓,新任教師使用期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120 學時,并要考核合格。把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方法,作為對教師全員培訓的重點內容,支持教師經過專業訓練后的跨專業任教,注重教師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實踐經驗、經歷的積累。
建立任課教師“公開課”制度,每學期每位任課教師開設不少于一次的公開課,以此展開教學評比活動,同時加強教學督導,建立健全聽課、評課制度。
鼓勵教師在職攻讀與任教有關的碩士、博士或其他的學位和資格證書,適當放寬條件,給以優惠。
5.落實教師培養經費,拓展教師進修渠道
為了更好支持師資隊伍建設,體育系計劃每兩年從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中選拔1—2人 培養對象,支持其進行學習進修、學術研究等活動。
6.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福利待遇
體育系將認真貫徹“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原則,支持鼓勵教師積極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優質完成各項任務。在獎勵方面拉開一定的檔次和差距。
四、建立優化師資隊伍的有效機制
1.建立師資隊伍建設責任制
根據上級有關精神,體育系教學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師資隊伍建設的第一責任人 ,全面負責體育系的師資隊伍建設,加強領導,制定措施,組織落實。教研室主任是學科、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第一負責人,制定和實施學科、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方案,組建和調整任課教師隊伍。
2.強化教師互動機制
一方面,加強體育系的師資互動:鼓勵體育系優秀教師竟聘其他兄弟的學科主管教師或課程主持教師;開展合作課題研究等形式。另一方面,加強與其他學校之間的師資互動:根據教學任務的需要,遵循自愿的原則,“請進來”,或“走出去”,辦學單位之間相互任教;開展集體備課、觀摩教學、合作科研等活動,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3.優化教師崗位聘任機制
根據體育系發展需要,可在骨干學科和基礎學科中,試行“學科帶頭人、課程主持教師、課程輔導教師”的崗位聘任制,優勝劣汰,競聘上崗。崗位聘任實行目標管理制,聘任期為2—3年,應聘教師未能在聘期內完成崗位工作目標,下一輪聘任不得競聘。
4.建立優秀兼職教師的引入機制
為適應現代教育的迅猛發展,更好地利用整合社會優秀教師資源,體育系不僅要積極聘請普通高校優秀教師前來任教,還將更多地聘請社會專家、學者、名師來體育系進行授課、講座等活動,還可聘請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等為體育系出謀劃策、貢獻力量。